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 
淇县:雁阵效应增动能 绘就乡村新图景
来源: 人民网      时间:2023-08-19 03:43:57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近年来,淇县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深刻理解“抓党建就是做人的工作”的本质规律,着力锻造一支过硬的乡村振兴“尖兵”。

“如今,我们已辐射形成头雁领航、归雁续航、雏雁跟飞、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引导基层队伍团结带领基层群众聚力新时代,共创‘五星’支部,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8月16日,淇县县委书记杨建强表示。

聚焦“推得上” 汇聚“头雁”担当


(资料图)

村级带头人是党在基层执政的“四梁八柱”,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过硬的村级带头人队伍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木不钻不透,人不激不发。淇县坚持以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为目标,大力培育出一批上台能讲、坐下能写、外出能办的带头人队伍。

淇县创新实施“明星党组织书记”评选工作,将每年工作成绩和增量作为一项重要评选标准,对明星书记按照星级,参照县长、副县长、乡镇长实发工资提升薪资报酬,让基层党组织书记树立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如今已累计表彰“明星党组织书记”60人次,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跳起来摘桃子”的工作劲头。

聚焦“引得回” 汇聚“归雁”才智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虽然我身上有4个支架,但是乡亲们在等我回去啊。”灵山街道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对爱人说。“我回咱村里,就是要带领大家致富的。”西岗镇秦街村党支部书记李树祝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说。

徐光、李树祝这些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所作所为,正是回引“归雁”真情回报桑梓的真实写照。淇县积极回应在外成功人士的桑梓情怀,坚持“下深水”挖人,通过寄送一封“家书”,县、乡主要负责同志上门拜访等方式,礼贤下士、诚意十足,邀请他们回村任职。

该县还建立县级乡村振兴智囊团,将优秀党组织书记、乡土人才组织起来,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更加精准、更接地气。他们充分挖掘乡土人才的才智,帮助发展滞后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谋思路想点子,补齐短板弱项,真正“帮出实效、带出成绩”。

目前,淇县251名乡土人才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献智出力,以徐光、李树祝为代表的“归雁”品牌越擦越亮。

聚焦“育得优” 汇聚“雏雁”作为

“王大爷、李大娘,这几天有暴雨,你们这里地势较低,一定要做好防雨准备,需要帮助第一时间联系我啊。”淇县高村镇新庄村后备干部赵倩倩等人逐户通知独居老人做好防汛准备。“王叔,您看看咱们村今年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给提提意见建议。”淇县庙口镇小岩沟村后备干部王永兰挨家挨户征求村规民约意见建议。

一个个“雏雁”扎根基层,发光发热。淇县创新组织谋划“雏雁”计划强队伍活动,着眼于深入挖掘青年乡土人才,立体化实施“选苗、育苗、用苗”链条式培养计划,从554名村级青年后备干部队伍中择优选拔64名优秀青年,建立成长档案。

淇县坚持“边培养,边考察”的原则,着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比例适宜”的村级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切实破解村“两委”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问题,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内在活力,为“红色青年”培育和“五星”支部创建储备青年力量。

聚焦“飞得远” 汇聚“群雁”力量

农村政策千条万条,最终都得靠基层干部来落实,村干部能力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政策贯彻落实的好坏。“辣椒长得好,种植的时候株距要保持6至10厘米,多浇水,防止秧苗萎蔫。”这是西岗镇方寨村“两委”干部在指导农户进行种植的场景。

淇县立足于村干部的能力短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人居环境等方面,开展主题鲜明的精品培训,先后组织80余名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到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开展实地培训,拓宽其干事创业的思路,提升其能力。目前,淇县已形成了辣椒种植、黄桃种植等特色产业品牌,孝善万古、德润思德、和合黄庄、和美黑龙庄等一批村规民约示范村呈现在朝歌大地。

如今,淇县基层一批批“头雁”“归雁”“雏雁”,不断聚成“雁阵”,引领更多的人才深耕广袤乡村,用实干实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新活力,绘就了美丽乡村新图景。(来源:淇县县委宣传部 杜习忠 杨亚昆 韩小钢)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